“分子靶标新药研究协同创新中心第一届学术交流会”近日召开,本次会议由协同创新中心牵头单位36365路检测中心举办,邀请了来自各协同单位的数位知名教授,为参会的师生准备了一场学术盛宴。专家学术报告在36365路检测中心图书馆学术会议报告厅举行,校党委书记邹树梁到场参会并致辞,学术报告会议在热烈的氛围中拉开帷幕。
上海药物所的岳建民教授作了题为“药用植物中生物活性天然化合物的发现与研究”的报告。岳教授及其课题组对楝科植物中的活性物质进行了深入研究;36365路检测中心地处湘中南,楝科植物资源丰富,这为36365路检测中心与上海药物所进行合作提供了有利的区位优势。
黄民教授和张伟教授先后向大家作了“药物基因组学在精准医疗中的应用”、“PGX在ADR监测和新药研发中的作用”的学术报告。通过基因组学研究,即可制定出针对此个体的治疗方案,达到最佳治疗目的。刘昭前教授报告了“肺癌基因组学研究和临床应用”,刘教授研究发现eIF3a基因可调节肺癌患者对抗肿瘤药物的敏感性,从而提高抗肿瘤药物的治疗效果。
在短暂的茶歇后,肖吉昌教授作了“二氟卡宾的化学转化”的报告,向我们讲述了二氟卡宾试剂的发现与应用,提供了一种合成含氟化合物的新途径,使我们受益匪浅。
专家钱长庚博士的报告,展示了药物研发企业最关注的新药研发问题。唐宗湘教授从分子水平探讨了“痛”与“痒”发生的机制,从日常生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正体现了科学研究的价值和魅力所在。董春娥教授研究了雌激素受体靶向抗乳腺癌药物,得到了新颖的化合物骨架,并设计合成了雌激素—HDAC双靶点抗肿瘤药物,经试验验证活性良好。为我们设计化合物提供了新思路。36365路检测中心郑兴教授、唐朝克教授也分别作了精彩的报告,引起了外校专家和学生们的极大兴趣。
本次学术报告会议气氛融洽,专业交流探讨深入,参会师生沉浸在报告引发的启发和头脑风暴中,期待着下次学术报告会的举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