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本站首页>>南华要闻>>正文
 
以人为本  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  促进36365路检测中心可持续发展
2005-08-08 00:00 未知  本站原创

同志们:

我们学校现在正在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这次先进性教育活动是党中央深入研究新形势、新任务和党员队伍的状况,审时度势、深思熟虑作出的重大决策,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一项基础性工作,也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的一个重要举措,这对于全面加强党的思想、组织和作风建设,发挥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提高各级党组织的执政能力,对于进一步凝聚人心、抢抓机遇,实现36365路检测中心跨越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全校上下必须高度重视,提高认识,把思想统一到党中央的重大决策上来,要坚决按照中央的精神和省委的部署,以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和严肃认真的态度,扎扎实实抓好每个阶段每个环节的工作,确保教育活动真正取得实效。要搞好保持先进性教育活动,我们就要进一步以人为本,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36365路检测中心可持续发展。下面我就科学发展观谈几点体会和大家一起学习交流。

一、科学发展观是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

1962年,美国生物学家蕾切尔·卡逊出版了一部科普图书,名叫《寂静的春天》。她以生动而严肃的笔触,描写因过度使用化学药品和肥料而导致环境污染、生态破坏,最终给人类带来不堪重负的灾难。《寂静的春天》的问世,敲响了人类将因为破坏环境而受到大自然惩罚的警世之钟。1992年,即在卡逊逝世后的第28年,也是该书问世的第30年,《寂静的春天》被推选为近50年来最具有影响的书。这本科普图书之所以能产生如此大的影响,原因就在于它引发了一场关于发展观问题的世界性大讨论。

  发展观是关于发展的本质、目的、内涵和要求的总体看法和基本观点。有什么样的发展观,就有什么样的发展道路、发展模式、发展战略和发展结果。第二次世界大战后50多年的时间里,在世界各国致力于战后重建的大背景下,人类的确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经济增长奇迹,但是,也引发了生态恶化、能源短缺、失业人口剧增、两极分化严重、社会动乱频繁等一系列严峻的问题。这些问题是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还是在经济发展中可以避免的现象?究竟应该遵循什么样的发展思路?基于对这些问题的思考和回答,先后形成了以下发展观。

(一)发展=经济增长的发展观。

(二)发展=经济增长+社会变革的发展观。

(三)发展=合理+可持续的发展观。

(四)发展=以人为中心+社会综合发展的发展观。

从近50年来国外发展观演变的轨迹可以看出,人类对发展观的认识越来越深化,越来越把经济发展、社会发展、人的发展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起来考虑。

毋庸置疑,中国的出路在于发展,中国的希望在于发展,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系于发展。然而,怎样发展、我们应树立什么样的发展观才符合客观发展规律和人类社会的发展趋势,才能实现我国作为社会主义大国的发展目的,的确是一个值得深入思考、不断探索的十分严肃而重大的课题。新中国成立初期,由于缺乏经验,我国在发展观问题上也曾经走过弯路。现实中,如果只想发展,却忽视怎样发展,缺乏科学的发展观,美好的动机就很难实现,甚至会误入歧途,事与愿违。在我国,一些发展中的问题也已经或正在出现,城乡二元结构长期存在、区域经济不协调、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就业矛盾突出、资源环境压力加大等等,所有这一切都与发展观的问题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树立科学的发展观迫在眉睫。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突飞猛进的发展,我们党越来越重视发展观问题。邓小平、江泽民同志都曾明确提出过不少重要的观点。在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上,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进一步明确提出要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明确指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并提出“五统筹”的目标和任务,即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这是一种全新的发展观,是发展理论的一次重大突破,充分总结和吸取了国内外在发展问题上的经验教训,既实事求是,又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符合中国实际和世界潮流,具有极强的现实针对性和实际应用性。

二、充分认识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意义

科学发展观是在坚持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同志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同时又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深刻总结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的最新理论概括,是在坚持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上的与时俱进,是对现代化建设指导思想的新的重大发展。科学发展观是在充分肯定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发展的巨大成就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同时又是从新世纪新阶段的实际出发,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正确把握发展规律,着眼于丰富发展内涵、创新发展理念、开拓发展思路、破解发展难题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我们一定要从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大精神的战略高度,从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战略高度,深刻认识确立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意义,坚定自觉地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

(一)树立科学的发展观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内在要求和重要体现

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同时,经济发展又同政治发展、文化发展紧密相联。只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才能促进社会全面进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强调把发展作为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通过发展来解决前进中的问题,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发展是贯穿“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题。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理论体系中,关于发展和发展观的问题,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江泽民同志反复指出,解决中国所有的问题,关键在发展,我们所说的发展是经济、政治、文化的全面发展,也包括人的全面发展。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科学的发展观,正是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引下提出的,是全党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的又一丰硕成果,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重要体现。我们党要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和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就必须树立科学的发展观。长期以来,由于人类单纯地把自然界作为征服和索取的对象而忽视自然界首先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偏重于物质财富的增加而忽视经济社会生态的协调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从而造成了不同程度的资源浪费、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因此遭到了自然界的报复。所以,我们提出科学的发展观正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内在要求。

   (二)树立科学的发展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现实要求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在全面,就是要把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建设成为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的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这是一个集宏观与微观、城市与农村、经济政治文化与生态环境以及人的全面发展在内的综合性、系统性目标。要实现这个目标,就必须树立科学的发展观,使经济社会生态协调发展。经过改革开放20多年来的发展,我国人民生活总体上已经达到了小康水平。但是,这个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它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目标相比较,还有很大差距,缩小这个差距的任务还很繁重。人多、不发达,这是中国的两大国情。中国有近13亿人口,不管多么小的问题,只要乘以13亿,那就成为很大很大的问题;不管多么可观的财力、物力,只要除以13亿,那就成为很低很低的人均水平。目前,我国农村还有3000多万贫困人口,城乡之间、地区之间、不同的社会群体之间还存在着较大的收入差距。解决这些问题,必须落实科学发展观。

(三)树立科学的发展观,是顺应时代潮流,抓住机遇、加快发展的迫切需要

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必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这是人类社会经过无数惨痛教训而作出的理性选择,正逐渐成为全人类的共识。发展必须拥有科学的发展观,单纯的经济增长并不等于社会的发展。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和政治互相交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知识经济时代,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单纯就经济抓经济的观念已经落伍,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也难以有一席之地。必须善于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文化发展和科技进步的关系,充分发挥科技的带动作用和文化的支撑作用。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经济发展模式,正在被时代所淘汰;以高科技含量、低资源消耗和清洁生产为特征的可持续发展模式,是发展先进生产力的必然趋势。我国要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就必须顺应时代的潮流,顺应世界发展的趋势,结合中国的实际,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加快发展。

(四)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是妥善应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关键时期可能遇到的各种风险和挑战的正确选择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2003年,国内生产总值按现行汇率计算已经超过1万亿美元,经济总量居世界第6位。我国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积累了不少矛盾和问题,主要是城乡差距、地区差距、居民收入差距持续扩大,就业和社会保障压力增加,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发展滞后,投入产出的效率还不高,可持续发展的能力还不强,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生态之间的矛盾比较突出。特别需要指出的是,我国经济生活中的资源浪费、生态破坏、环境污染、短期行为等方面的问题大量存在。解决这些问题,迫切要求我们树立科学的发展观。我国现在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突破1000美元,到2020年将达到3000美元。这是整个现代化进程中一个非常关键的阶段,也是经济社会结构将发生深刻变化的重要阶段。在这个重要阶段,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我们才能为妥善应对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诸多矛盾提供重要的指导思想和工作的基本原则。

(五)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的迫切需要。

推动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发展,需要解决好科学发展问题;解决好科学发展的问题,需要按照客观规律科学地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各项事业。把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同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紧密结合起来,把提高科学发展的能力作为提高党执政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这样,我们党就能更好地解决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这两大历史性课题。

三、准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

科学发展观的内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全面、协调、可持续,是科学发展观的要义。

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就是要坚持全面发展。社会主义社会作为人类历史上崭新的社会形态,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的目标。这就要求我们在整体推进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历史进程中,必须紧紧围绕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毫不动摇地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时以经济发展促进政治进步和文化繁荣。

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就是要坚持协调发展。所谓协调,重点是协调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各种关系,按照“五统筹”的要求,协调好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之间的关系,特别要通过协调,解决地域、城乡、不同社会阶层和社会群体等差距较大的问题,促进整个社会的协调发展,共同进步。

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就是要坚持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是科学的发展观的又一重要方面,要求在发展中促进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保证资源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利用,保证人类一代接一代永续发展。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

(二)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是坚持以人为本。

  天地之间,莫贵于民”。从马克思主义“老祖宗”开始,共产党人就最讲以

人为本。那句“为解放全人类而奋斗”的誓言就是一个最好的证明。

以人为本的观念在历史上源远流长。中国古代就有“民为邦本”的思想。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期,齐国著名政治家管仲最先提出了以人为本的概念。在西方,古希腊时期,一位名叫普罗泰戈拉的智者就曾经提出了“人是万物的尺度”的看法。马克思主义科学地揭示了人的本质,为真正实现以人为本奠定了基础。在马克思主义看来,历史进步是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相统一的过程。

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历程,也体现出了马克思主义以人为本的精神。中国共产党从诞生的时候起,就在自己的纲领中规定了要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统治,以使广大劳动人民翻身得解放,真正成为国家和社会的主人。在革命战争年代里,毛泽东同志为纪念张思德发表了《为人民服务》的著名演讲,提出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后来逐渐发展成为我们党的宗旨。实行改革开放后,邓小平同志提出了把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判断是非得失的一个重要标准。他强调,制定一切方针政策的出发点和归宿,始终要看“人民拥护不拥护”、“人民赞成不赞成”、“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答应不答应”。江泽民同志创立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并指出:“不断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归根到底都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不断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虽然党的三大领导核心没有明确提出以人为本的概念,但他们所强调的关于党要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等要求,无不蕴含着以人为本的真谛。

  党的十六大以后,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明确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这就把以人为本提到战略指导思想的高度,强调以人为本是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强调以人为本就是要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人们的多方面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和健康水平。要尊重和保障人权,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创造人们平等发展、充分发挥聪明才智的社会环境。

  总之,以人为本,就是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胡锦涛同志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深刻指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理论路线和方针政策以及全部工作,只有顺民意、谋民利、得民心,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确立的科学发展观,就是一个顺民意、谋民利、得民心的发展观,坚持这样的发展观,我们的发展就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力量源泉,就必将展现更加光辉灿烂的前景。

(三)科学发展观的实质是要实现经济社会更快更好的发展。

科学发展观是用来指导发展的。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第一要务,发展是贯穿“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题。离开发展,就无所谓发展观。发展首先要抓好经济发展。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这是我们党领导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条基本经验。科学发展观的根本着眼点,就在于用新的发展思路实现更快更好的发展。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辩证地认识和处理与发展相联系的各方面重大关系,我们才能紧紧抓住和充分用好战略机遇期,顺利实现既定的战略目标。
  (四)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是统筹兼顾。

我们的发展要更加注重统筹兼顾,做到城乡协调发展、区域协调发展、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推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协调,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

 

四、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可持续发展,建设学习

型、创新型、节约型高校

为紧紧抓住历史发展机遇,迎接挑战,认真贯彻十六大提出的“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开放要有新局面,各项工作要有新举措”方针。目前,对于我们每一个南华人,每一个共产党员来说,应该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36365路检测中心可持续发展,把36365路检测中心建设成为一个学习型、创新型、节约型的高校。

 (一)紧紧抓住“第一要务”,树立现代的高等教育发展观念。

 “发展才是硬道理”。发展是历史的必然,是时代的主题,是南华人的共同意愿。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不加快发展,就有可能被淘汰出局;大发展、小困难,小发展、大困难,不发展、更困难。

所以我们应当树立现代的高等教育发展观,应当从过去的传统发展观,到今天的整体发展观,转变到可持续发展观。从当前世界高校四种发展模式,即阶段发展模式、波动发展模式、非均衡发展模式和功能扩展模式中寻找最佳模式,进行高等学校发展模式的选择。从而实现增长方式转变,内涵要节支,外延应开源。这样才能使我校的发展,在数量、质量、结构和效果等方面协调发展,提高学校的规模效益、结构效益和投资效益。

(二)创新教育观念,树立资本运营新理念和科学的管理理念。

要建立创新型高校,我们首要的是要更新观念。既要遵循高等教育的内在的、本质的规律,又要遵循市场经济的规律来管理高校。

资本运营就是如何用好一切资源使之产生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具体包括人力物力财力和知识资本的运营。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资金不能产生效益,资金的所有者就会亏本、破产。高校树立资本运营新理念就是要树立竞争风险意识、市场意识、理财理念。

1、树立竞争风险意识。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我国高等教育体制进行了一系列改革,这一系列改革都加剧了高校之间的竞争。招生竞争的加剧,毕业生就业形势的严峻,给学校将带来巨大的竞争压力。特别是财政经费投入的改革,国家将会改为按学校的教学科研质量、效益而不是按大学的所有者身份拨付以及实行按零基预算(在自科基金、社科基金、863973等方面实行的课题招标制实际早就很具竞争性了),据统计,靠学校自己筹措的资金大约占40%,国家拨款大约占60%,并逐步由46转变到64,北大、清华靠自己筹措的资金已占到80%,而我校自筹资金比例远远低于这一数据,并且在自筹资金中来自银行的贷款在不断增加。这方面的竞争风险意识必须加强。

2、树立市场意识。即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研和社会服务等方面都应当充分考虑市场的需求,不能关在象牙塔里闭门造车。第一,要树立学生是顾客的意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学生成了大学的“衣食父母”,高校的管理应以学生为中心。第二,树立加强学生就业服务的意识。我校近几年的一次性就业率虽达到了90%以上,但是,总体趋势是一次性就业率在下降。因此,我们一定要把安排学生就业及进一步深造等工作当作学校的大事来抓。第三,树立“售后服务观念”。未来教育是终身教育,学生毕业后的跟踪服务不仅是学校的义务,也是一个巨大的教育市场,而且校友的回馈也是学校的重要财源;第四,树立国际市场观念。要按照符合国际高等教育标准来办大学。

3、树立理财理念。大学是一种公益事业,不能以营利为目的。但是,在市场经济社会、在大众教育时代,高校的财务意识必须加强。第一,要树立以支定收的主动创收战略(国外大学校长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筹资);第二,要加强成本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资源配置效益来解决经费不足的问题。第三,树立人力、物力、知识、商誉、财力等各种资产可以互相转化、通过转化可以增值而且应当增值的观念。

(三)开源节流,实现学校可持续发展,建设节约型高校

我们36365路检测中心合并后规模大了,效益好了,名声响了,职工的收入多了,在这种形势下,更应该牢记毛泽东同志于194935日在西柏坡的讲话“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倡导勤俭办事业,崇尚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观念,优化学校资源配本,不断提高管理水平,要努力将南华建设成为“节约型”学校。各级领导干部、广大党员和全体师生员工牢固树立“节约”观念实为当务之急,因为这是我们未来可持续发展的唯一出路。

具体到我们的工作实际,就是必须丢弃计划经济下养成的“等、靠、要”思想,树立高校是独立法人观念。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在入世后,无论公立、私办、无论内资外资,国家都要一视同仁实行国民待遇,市场经济下的高等教育就是要优胜劣汰。因此,学校目前确实是形势逼人,必须尽快开源节流,培育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增强自我造血功能和抗风险能力,实现学校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1、全方位创收,多渠道开源。

我们要在积极争取财政事业拨款,增加各种形式的办班收入,实行灵活的学费定价下功夫。更要注重加强产、学、研“三结合”,增加科研服务收入、科技成果转化收入、校办科技产业收入以及横向课题收入。还要在争取社会捐赠、争取银行贷款和开展招商引资合资合作办学取得新的成效。

2、优化教育资本配置,提高资源使用效益。

第一,加强学科建设。没有一流的学科就没有一流的大学。美国1999年大学评估中,加州理工大学排在第一,超过了哈佛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主要原因之一是它的实验物理和航空技术成为世界顶尖学科。而学科建设主要包括方向建设、学科梯队建设、基地建设和项目建设。

第二,加大人才引进和人力投资力度,提高教学科研及管理人员的胜任程度。

第三,优化教育技术现代化投资。比如校园网的建设、图书馆数据库的建设、学校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教育信息化不仅可以扩大我校的市场空间,而且还可以通过与各校的资源共享减少重复建设支出,提高资源使用效益,集中精力发展自己的核心业务。

第四,进一步推进后勤社会化改革。对那些不能直接提高教学科研质量的项目、那些可以社会化可以企业化的支出项目要加大后勤社会化力度。

3、建立风险预警机制,实现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中国有两句古话—“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指出:“面对很不安宁的世界,面对艰巨繁重的任务,全党同志一定要增强忧患意识,居安思危,清醒地看到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带来的严峻挑战,清醒地看到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和机会,倍加顾全大局,倍加珍视团结,倍加维护稳定。”

我校要能够长盛不衰,就必须建立风险预警机制。所谓风险预警机制就是事前预防风险、事中监管风险以及事后处理和补救风险的一套运行程序和制度。我们要通过科学的决策程序和决策方法预防风险。建立系列风险预警指标、实施基准管理等监管事中风险。并能够采取积极措施补救风险。

4、牢固树立“节约”观念,艰苦创业。

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同志高瞻远瞩地向全党特别是高级干部敲了警钟,提出了全党同志必须做到“两个务必”的著名论述。这里,我想完整地念一下这段论述。

    毛泽东同志深刻地指出:“我们很快就要在全国胜利了。这个胜利将冲破帝国主义的东方战线,具有伟大的国际意义。夺取这个胜利,已经是不要很久的时间和不要花费很大的气力了;巩固这个胜利,则是需要很久的时间和要花费很大的气力的事情。资产阶级怀疑我们的建设能力。帝国主义者估计我们终久会要向他们讨乞才能活下去。因为胜利,党内的骄傲情绪,以功臣自居的情绪,停顿起来不求进步的情绪,贪图享乐不愿再过艰苦生活的情绪,可能生长。因为胜利,人民感谢我们,资产阶级也会出来捧场。敌人的武力是不能征服我们的,这点已经得到证明了。资产阶级的捧场则可能征服我们队伍中的意志薄弱者。可能有这样一些共产党人,他们是不曾被拿枪的敌人征服过的,他们在这些敌人面前不愧英雄的称号;但是经不起人们用糖衣裹着的炮弹的攻击,他们在糖弹面前要打败仗。我们必须预防这种情况。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如果这一步也值得骄傲,那是比较渺小的,更值得骄傲的还在后头。在过了几十年之后来看中国人民民主革命的胜利,就会使人们感觉那好像只是一出长剧的一个短小的序幕。剧是必须从序幕开始的,但序幕还不是高潮。中国的革命是伟大的,但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这一点现在就必须向党内讲明白,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我们有批评和自我批评这个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武器。我们能够去掉不良作风,保持优良作风。我们能够学会我们原来不懂的东西。我们不但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我们还将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

毛泽东同志的论述对于今天的南华具有重要而长远的指导意义。我们36365路检测中心合并后规模大了,效益好了,名声响了,职工的收入也多了,发展势头喜人,我们完全有理由为此感到自豪。但我们决不能自满,决不能懈怠,决不能停滞不前。成绩越大,喝彩声越多,我们越要保持清醒的头脑。我们应该清醒地看到我校办学经费紧张,“供需”矛盾比较突出,部分师生员工奢侈浪费现象时有发生应该看到,这些年来,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在党员队伍和干部队伍中有滋长蔓延之势,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在一部分党员、干部那里被淡忘了,在少数人那里甚至被丢得差不多了。所以,我们必须大力提倡谦虚谨慎、艰苦奋斗、自强不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精神,以实现党代会提出的建设全国知名、全省先进的综合性大学的奋斗目标。 

(四)以科学人才观指导我校的人才培养工作

“小康大业,人才为本”、“治国经帮,人才为先”,人才的重要性早已为历朝历代和世界各国所证明,但什么样的人可称为人才,如何挖掘所有人才的内在才能、潜能,“科学人才观”正确地回答了这一重大问题。科学的人才观就是指在坚持德才兼备的原则下,把品德、知识、能力与业绩作为衡量人才的主要标准,提出“四不唯”的科学人才评价标准,即不唯学历,不唯职称,不唯资历,不唯身份,不拘一格选人才。因此,在我校的人才工作中,要按照科学人才观作指导,根据科学人才观确立的“能力导向”、“业绩导向”,衡量人才时更看重品德、知识、能力与业绩,扭转那种片面追求学历和论资排辈的不良倾向,促使广大教职员工朝着端正品德,累积知识,提升能力,争创业绩的正确方向努力。

(五)求真务实,努力做好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工作

今年11月,教育部将来我校进行为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经过两年多的准备,各项工作卓有成效。尤其是办学条件的改善,办学理念与特色的归纳、总结与升华等各个环节,所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但必须清醒地看到,我们离优秀目标还有相当差距,我们还有许多工作要做,硬件建设要进一步完善,软件建设更要量化和细化,做到事事是评估内容,人人是评估对象。要高质量地完成自评自建工作,必须充分发挥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必须紧紧依靠广大党员和师生员工。7月上旬,学校邀请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专 家钱仁根 教授来进行了现场指导,对一些技术层面的关键问题,他指出了许多的不足。意见很中肯,很切合实际。我们的当务之急是要通过先进性教育,牢记党的宗旨,要以主人翁的精神,以当家作主的态度,关心36365路检测中心的整体利益,维护36365路检测中心广大教职员工的切身利益,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严肃认真的态度,把教评工作和先进性教育活动抓紧、抓实、抓好;要对照 本科教学水平评估“优秀”目标的要求,认真找问题、找差距、找根源,制定整改措施,明确整改重点,落实整改责任,有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切实做到在解决实际问题上下功夫

 

1949 323 上午,从西柏坡动身前往北京的时候,毛泽东同志说:“今天是进京赶考的日子。”这是一句意味深长的话。毛泽东同志充分估计到,在这个重大历史关头,党所肩负的任务是繁重的,党所面临的挑战是严峻的,需要全党同志继续进行艰苦的努力。50多年的实践证明,在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领导下,我们党在这场考试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今天,同样36365路检测中心也面临着一场新的考试:我们要实现党代会提出把学校办成全省先进、全国知名、特色明显的教学研究型多科性大学的奋斗目标。我们所有领导干部和全体党员,一定要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艰苦奋斗、勤俭办学,加强检查监督,提高工作实效,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把学校建设成为学习型、创新型、节约型的学校,在这场考试中经受考验,努力交出优异的答卷。

上一条:以实际行动体现共产党员的先进性
下一条:邹树梁在“七一”讲话中提出要实现学校未来总体目标必须
关闭窗口